三國時期,河北襄樊宜城有馬氏五兄弟。老大為馬靜(字伯常),老二為馬通(字仲常),老三為馬季(字叔常),老四為馬良(字季常),老五為馬謖(字幼常)。因所取字都有常,故稱馬氏五常。兄弟五人,俱有才名。馬良眉中有白毛,家鄉(xiāng)人說:“馬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”
前三位兄長經歷,已無從考。
馬良(公元187—222年),字季常。歷官從事、左將軍掾、侍中。
馬良在劉備占據(jù)荊州時期出仕,任從事一職。
劉備入川、諸葛亮西援后,馬良留鎮(zhèn)荊州,升左將軍掾。
后馬良出使東吳,得孫權敬待。
劉備登基后封馬良為侍中。
劉備東征時期,馬良奉命招納五溪蠻夷,蠻夷全部順從蜀漢。
夷陵大戰(zhàn)中,馬良遇害,年僅三十六歲。
劉備后拜馬良之子馬秉為騎都尉。
《三國志》論述:
良字季常,襄陽宜城人也。兄弟五人,并有才名,鄉(xiāng)里為之諺曰:“馬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”良眉中有白毛,故以稱之。先主領荊州,辟為從事。及先主入蜀,諸葛亮亦從后往,良留荊州,與亮書曰:“聞雒城已拔,此天祚也。尊兄應期贊世,配業(yè)光國,魄兆見矣。臣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,或相與有親;亮年長,良故呼亮為尊兄耳。夫變用雅慮,審貴垂明,于以簡才,宜適其時。若乃和光悅遠,邁德天壤,使時閑于聽,世服于道,齊高妙之音,正鄭、衛(wèi)之聲,并利于事,無相奪倫,此乃管弦之至,牙、曠之調也。雖非鍾期,敢不擊節(jié)!”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。
后遣使吳,良謂亮曰:“今銜國命,協(xié)穆二家,幸為良介于孫將軍。”亮曰:“君試自為文。”良即為草曰:“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,以紹昆吾、豕韋之勛。其人吉士,荊楚之令,鮮于造次之華,而有克終之美,原降心存納,以慰將命。”權敬待之。
皆受先主稱尊號,以良為侍中。及東征吳,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,蠻夷渠帥皆受印號,咸如意指。會先主敗績于夷陵,良亦遇害。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。
馬謖(190-228),字幼常。歷官從事、綿竹令、成都令、越希太守。
馬謖和馬良曾同為荊州從事,劉備入川時,馬謖跟隨大軍同行。
馬謖歷任綿竹令、成都令、越希太守,由于才華橫溢得到諸葛亮的賞識。
劉備臨終時告誡諸葛亮馬謖不可重用,諸葛亮并未聽取。
建興六年(公元228年),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,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,統(tǒng)領大軍在前,與魏將張郃大戰(zhàn)于街亭,馬謖不遵諸葛亮將令,還不聽部將王平之勸,舉動失宜,舍城上山,最終被張郃截斷汲水之道后打敗,諸葛亮退軍漢中。馬謖下獄后死亡(一說按軍法處死),諸葛亮亦為之流淚。
《三國志》論述:
蜀越雋太守、參軍。兄弟五人,并有才名。兄良,侍中。謖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,除綿竹成都令、越雋太守。才器過人,好論軍計,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。先主臨薨謂亮曰:“馬謖言過其實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”亮猶謂不然,以謖為參軍,每引見談論,自晝達夜。建興三年,亮征南中,謖定攻心之計,亮深然之。建興六年,亮出軍向祁山,時有宿將魏延、吳懿等,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,而亮違眾拔謖,統(tǒng)大眾在前,與魏將張郃戰(zhàn)于街亭,為郃所破,士卒離散。亮進無所據(jù),退軍還漢中。謖下獄物故,亮為之流涕,謖年三十九。十萬之眾為之垂涕。亮自臨祭,待其遺孤若平生。